眼下,可能没有比预制菜更让家长操心的事情了。
近日,全国多地曝出预制菜进校园的消息,从幼儿园到小学,从中学到大学,这也引发了家长的高度不安和焦虑。
为了让孩子吃上一口放心饭,家长们不停与学校、教育部门交涉,甚至特地辞职送饭,不少学校门口挤满了送餐的家长。
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,在餐饮市场早已流行多年,为何进入校园却会引发轩然大波?
行业鱼龙混杂
引发家长焦虑
讨论预制菜要不要进校园,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预制菜。
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《预制菜》团体标准,预制菜的定义是“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,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,经预加工(如分切、搅拌、腌制、滚揉、成型、调味等)和/或预烹调(如炒、炸、烤、煮、蒸等)制成,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”。
依据上述定义,预制菜通常被分为四大类:即食(如八宝粥、即食罐头);即热(如速冻汤圆、自热火锅);即烹(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);即配(如免洗免切的净菜)。
预制菜的流行,与食品工业化和餐饮连锁化分不开。
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预制菜有利于餐厅提升效率、稳定出品。过去,原材料的分拣、清洗、切配等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,一方面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效率,另一方面需要面积较大的厨房,提高了餐厅的经营成本。而预制菜是由工厂统一生产加工,可以降低对厨师的依赖,为餐饮企业节约人力和租金成本,提升运营效率。
据中国酒店业协会对样本餐饮企业的测算,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、压缩出餐时间,利润率有望提升7%,同时可使餐厅的原料采购成本下降10%。
目前,预制菜已是餐饮行业的大势所趋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,同比增长21.3%,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。
按理说,对于如此成熟的一个产品,公众不应该还有这么大的疑虑。毕竟从食品工业角度来说,预防微生物增殖腐败的工艺技术早已成熟。
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,很多家长认为预制菜都是“料理包”,但在预制菜中,即配型和即烹型才是主流。
“在某些方面,即配、即烹类的预制菜或许更能保障食品安全。”阮光锋进一步分析指出,食堂是食源性疾病容易暴发的地方,而集中加工预制半成品的中央厨房,因为生产规模较大,机械化水平较高,且配备专业人员,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每个环节的配料、温度和时间,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。
但家长们的担心并非多余。
2022年2月,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布过《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》。其中显示,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,占比接近三成,包括食材新鲜程度、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。
而根据本次调查结果,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、食材不新鲜、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现象。
这些令家长焦虑和不安的问题,根源在于各家预制菜企业标准不一。
由于预制菜行业门槛较低,再加上我国还没有出台预制菜国家统一标准,难以对其进行监管,因此随着预制菜概念愈发火爆,行业也愈发鱼龙混杂。
安信证券研究显示,由于我国预制菜肴的加工起步较晚,七成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、弱、散的状态,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加工生产模式,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,产品单一,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。
“预制菜第一股”味知香的董事长夏靖就对预制菜的“火爆”有些担心。在其看来,预制菜赛道虽热,但未来发展仍不明晰,大批不明真相的企业涌入赛道之后,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。
或许,这才是消费者担忧的源头所在。
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终究美好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